人民日报:禾赛科技CEO李一帆 给无人车一双“慧眼”

孙亚慧
2019-05-06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于五四青年节当天,整版报道了优秀青年海归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宫勇吉以及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张欣的故事。


tt-190506.jpg


附报道原文:(以下内容版权归人民日报海外版所有,经作者孙亚慧授权转载)


今天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100年前的今天,五四运动如暗夜中的一道闪电,亮彻了神州大地,火炬高擎,民族苏醒。激荡百年,五四精神穿越时空的长河,于今日、向未来,我们仍旧能不断汲取铿锵笃行、坚定而勇敢的力量。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执青春之笔,书奋斗人生的绚丽华章,也是广大青年勇担历史使命、赓续前行的应有之义。


今天,我们讲述几位青年海归的故事,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汇入时代洪流,在归国潮涌里艰苦创业、燃烧激情。


历经百年沧桑,开创未来需要使命传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五四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奋进,照亮逐梦之路。


——编者按


给无人车一双“慧眼”


人物 李一帆


地点 上海 禾赛科技有限公司


“我出生在一个工程师世家,从小喜欢做各种东西。从上了大学到后来在美国读博士,做的都是机器人硬件方面的研究。”李一帆的故事,伴随着“做东西”展开。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李一帆在硅谷一家科技公司做首席研发工程师,虽负责的方向有趣,但令他觉得“施展不开”。“大公司总希望你做‘一颗专注的螺丝钉’,但不会因为‘螺丝钉做得好’就让你承担更大的责任。我在硅谷遇到了另外两位斯坦福的同学,他们也有相同困惑。”一拍即合,要做更大更有趣的事情,李一帆和两位同伴在2013年创立了禾赛科技。


成立初期,禾赛的产品是面向天然气行业的检测设备,问题也渐渐出现,“整体市场的天花板较低,成长受限。在一两年时间内,我们一直陷入细分领域、不断创新但整体业务成长缓慢的困境,大家非常焦虑,也做出各种尝试来解决问题。”李一帆告诉记者。


经历了创业初期的摸索,团队找到了新的领域——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其市场总量大、技术壁垒高、产品标准化的优点让李一帆看到了新的发力点。


在当时,无人驾驶技术虽经过多年发展,但车载激光雷达的商业化问题却由于成本限制难以实现。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车载激光雷达的价格是行业难点,他们决定,就从这里入手,破解难题。凭借在激光遥测技术方面的积累,禾赛实现了突破。在发布了国内首款32线机械式激光雷达之后,他们又陆续推出Pandar40(40线机械式激光雷达)、PandarGT固态激光雷达和Pandar64(64线机械式激光雷达)等一系列产品。


喜欢“做东西”的李一帆,给无人驾驶汽车做出了“眼睛”。


在网络上,能看到不少关于这个青年人的精彩故事。热爱运动、铁人三项、摄影达人、喜欢旅行……他与这个年代许许多多年轻人无异,关注自己的感受,重视生活体验。但创业带来了改变,李一帆坦言,精力有限,如今工作占据了他生活的绝大部分。“创业后懂得了‘做减法’,目标就是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我现在每年有160多天在世界各地出差,拜访客户和合作伙伴,这就是我几乎全部的爱好。”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


“做减法”也表现在对全公司的战略规划上。他告诉记者,公司前两年推出了五六款产品,每款营收最多为千万元人民币。而最近两年每年只推出一款产品,但每款产品会带来数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不求多,把一款产品做深、做精,是生活教会李一帆的管理哲学。


“现在很多外国人都来中国创业,我们为什么不呢?中国有了更多支持高科技创业的资本、充足的人才储备以及对于高端制造业来说较为完善的产业环境,这些非常有吸引力,也让创业这条原本艰难的路好走了许多。今年是禾赛来到上海嘉定的第6年,这是我们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李一帆说。

阅读1945
分享
写评论...